美國專利多方複審制度與相關法院判決
美國國會於2011 年通過了專利法修正案,法案中創設了多方複審(Inter Partes Review,IPR)和領證後複審(Post-Grant Review,PGR)的程序,目的就是希望在訴訟之外,有其他快速和經濟有效的方式,讓第三方有機會來挑戰已核准請求項的可專利性。但畢竟是新的制度,各方對於法條的解讀仍在釐清中,本文舉了兩件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U.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Federal Circuit, AFC)全院聯席審理的案件,其中一件判決確認了在美國專利商標局(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USPTO)沒有擬定出專利權人在IPR 程序中修正請求項應遵守的規定之前,USPTO 不可將該修正之舉證責任歸諸於專利權人。另一件判決則是延續美國最高法院Cuozzo 案的見解,認為只有關於35 U.S.C. §314(a) 所認定請求項有合理傾向被挑戰成功的立案決定,才不能提出司法救濟,但是涉及35 U.S.C. § 315(b) IPR 是否在被提起專利侵權訴訟的一年之後提出的立案決定,則可以提出司法救濟。
- 相關連結: https://www.tipo.gov.tw/public/AttachmentORG/243%E6%9C%9F-%E8%AB%96%E8%BF%B0%E4%B8%80.pdf
- 智慧財產局刊登日期: 108.3
- 本網站刊登日期: 3/4/2019
我國專利權期間延長與藥品上市許可期間之交叉研究
變更專利申請人主體認定原則之研析(上)──以專利五大局相關規定為例
變更專利申請人主體認定原則之研析(下)──以我國規定及司法判決為例
由發明可行性(plausibility)觀點判斷是否符合專利要件之探討──以歐洲相關判決為核心
簡介主要專利局之專利複審及爭議審議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