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國際產學營運總中心


 

我國大專校院年度發明專利申請案件量名列前茅的清華大學,近五年除2018年位列第三外,其餘年度多位居大專校院之首,美國發明家學院(NAI)和智慧產權人協會(IPO)公布的全球學術機構獲美國專利核准件數百大排名報告中,清華大學亦多年上榜,2019年再度榮登全台大專校院首位。清華大學研發成果豐碩,緣起於校內師生創新創業風氣盛行,形成校園創業生態體系,並成立打造青年圓夢的「新創孵化器」,根據《天下》雜誌報導[1],該校透過校內智慧財產權技轉成立的新創公司,在2019年就高達16家,數量居國內大學之冠,除促使技術達成商品化目標外,更為產業注入革命性創新能量。

目前新創公司團隊中,有成功以「3D腫瘤影像系統」打入市場,運用AI分析比傳統2D影像快10%的速度產出報告,找出癌變脈絡及病因,篩選最佳療程,為清華大學帶來衍生權利金收入,為「影像系統」成功商品化的實績。

清華大學創校以理工領域專精,重視科學研究聞名國際,在技轉、產學合作上,有諸多知名企業慕名而來,在國際產學營運總中心(以下簡稱:國際產學中心)的運籌帷幄下,使校內充沛的研發能量,得以釋放至產業運用。本次優質技轉經驗分享案例,專訪研究發展處洪樂文副研發長及智財技轉組胡尚秀組長,探訪清華大學技轉與產學服務模式以及校內提升專利布局品質之作法,透過實際案例分享,感受校園內活絡創新創業之氛圍,也深刻體驗到前瞻科學研究重要成果,除嘉惠產業外,更可以透過師生創業,加速商品化運用,創造跨學科應用。

多元化研發成果產業化最佳推手

清華大學於1911年在北京創校,初名「清華學堂」,1928年改名「國立清華大學」,1956年於新竹重新建校,當時恰逢我國與美國簽訂「中美合作研究原子能和平用途協定」,我國政府指定由清華大學建立原子爐並投入相關研究,奠定清華大學成為我國原子科學研究先驅之基礎,使該校理工領域之科學研究成為學術界之領頭羊。隨著校務多元發展,清華大學除理、工、原子科學院外,相繼成立人文社會、生命科學、電機資訊、科技管理等學院,並在2016年與新竹教育大學合併,增設教育、藝術等學院,使校內各領域學科發展臻至完整,成為培育國內跨領域人才之搖籃。

清華大學為推動、協調全校研究發展、促進產學及國際學術合作,並提升服務績效,1981年率國內大專校院之先,成立我國第一個研究發展行政單位—研究發展處,下轄各研究中心;2001年設立智財技轉組,負責校內專利管理、技術移轉與推廣等業務;2008年為加強技術移轉、產學合作等研究成果之產業化,成立產學合作辦公室,下轄產學企畫、智財技轉與創新育成服務;2010將產學合作辦公室更名為「產學合作營運總中心」,並升級至校內一級單位,強化研究發展與產學合作等,後續鑑於國際合作交流之業務成為產學合作之重點,在2018年更名為「國際產學營運總中心」。

目前國際產學中心下設「產學企畫組」、「智財技轉組」、「創新育成中心」及「行政組」,在研究成果產業化之業務推展中,產學企畫組主要負責產業關係聯繫及校內研發成果之推廣,智財技轉組負責校內專利之管理及技轉推廣,創新育成中心專責育成輔導;行政組則協助產學及技轉合約之簽訂。在服務校內師生智財與技轉業務上,國際產學中心採取「一條龍」的服務模式,各學院由專人負責,再依據研發團隊之需求,整合中心之資源,提供給研發團隊最適切的服務,促進校內研發成果產業化之推展速度。

國際產學中心也積極整合業界資源,先後引入台積電、聯發科、台達電、上銀、欣興等知名企業,與校內研發團隊合作成立聯合研發中心,共同開發先進技術;此外,也透過執行科技部研發成果萌芽計畫、價創計畫等,使校內學術研究成果衍生新創公司,促進科學到商業應用之連結,帶動「學術創業」,共創產學雙贏。


圖 1、國際產學中心引領科技研發成果商業化

專利質量並重展現技術真價值

清華大學長年來重視研發成果並藉由申請專利保護,除重視國內之專利申請外,該校在美國專利獲證數量也居於國內大學之首,累積驚人的智慧財產權能量,而清華大學如何打造兼顧質、量並重,又可為產業技術加值的專利資源庫呢?

  1. 1.技術跨域顧問諮詢帶動技術高值化成長

        國際產學中心表示,為鼓勵校內師生創新思考,推動研發成果商業化、高值化,使學校創新成果可為產業運用,自2012年成立「商業顧問諮詢委員會」,開啟跨技術領域教授對談,建立跨技術領域之技術發展與智財布局交融的機會。在互動過程中,研發團隊可就技術未來產業化之可能性、發展方向及專利布局凝聚共識,使技術及智財布局之發展做一完善之規劃,降低未來技術市場化之法律風險,同時也可提高技術之價值性。

  2. 2.專利檢索中心專業檢索評估提高專利獲准率
  3.     為把關校內專利產出品質,早期校內研發團隊若提出專利申請案,國際產學中心會委請2家專利事務所進行前案檢索,評估專利之新穎性、進步性、產業利用性等專利可行性,若該案同時獲得2家事務所推薦,方能啟動專利申請作業;而為使專利申請評估更加嚴謹及專業,自2018年起,改委託財團法人專利檢索中心(以下簡稱:專利檢索中心)進行專利前案檢索,並依據該中心提供之檢索評估報告進行全球專利布局。

        為提升專利提案申請便利性,校內師生可透過校內專利提案系統線上填寫專利提案申請表,闡明技術內容、技術特色及應用範圍,經國際產學中心交由專利檢索中心先行了解技術內容,並安排與研究團隊訪談技術細節,形成會議紀錄,若研發團隊確認無誤,即安排專利檢索中心進行專利前案檢索,最後做成檢索評估報告,評估報告包括該案之可專利性、商業價值、是否建議申請專利、以及布局國家之推薦等具體建議。

        經專利檢索中心之專業評估,可確保在專利申請前,國際產學中心與研發團隊對於該技術之可專利性已有相當把握,可望提升專利獲准率;對於未獲推薦之技術,亦可提供研發團隊從檢索評估報告中,瞭解未獲推薦的原因、相似前案等,作為精進技術發展之參考。

  1. 3.專利事務所評鑑考核確保專利品質

        為強化專利說明書撰稿品質,確保技術範圍精準,國際產學中心發展一套專利事務所評鑑流程,藉由每年考核現有合作專利事務所,以選擇來年委案對象。其作法為:在每一專利申請案完成送件後,請研發團隊填寫「服務品質調查表」,對本次委案專利事務所進行評分,以掌握事務所之服務實況;並在年底召開專利事務所遴選會議,綜整評分結果,評選出可持續合作之專利事務所。除現有合作專利事務所外,研發團隊也可推薦該領域合適的專利事務所,由於學術研究屬於前瞻性技術,甚至可由研發團隊與事務所共同合作撰稿,以求專利說明書切中技術核心並可周全保護技術領域;但研發團隊自行委案的專利事務所,報價若超過學校預算經費,則由發明人(即研發團隊)自行負擔差額。

  2. 4.校內提供專利檢索服務及布局知識

        為使校內師生在專利布局上培養專業知識,並提升專利布局品質,國際產學中心自2019年引入商業專利檢索資料庫,在檢索資料庫導入初期,鑑於研發團隊對於檢索工具操作較不熟悉,研發團隊可向國際產學中心申請「專利檢索」服務,國際產學中心會指派專人,協助研發團隊進行各技術領域之專利檢索,並向各研發團隊報告各項檢索結果,在討論過程中,再依據研發團隊之想法與需求反覆調整及確認檢索方案,檢索分析結果可有利於研發團隊了解現有技術現況,並刺激技術創新之發想。透過專利技術檢索,國際產學中心也會協助研發團隊盤點既有專利清單,並進行專利技術分類、引用數、家族數、申請項數及剩餘年限等綜合指標,分析各專利強度分數,作為產業推廣之參考,提升未來專利授權之機會。待研發團隊完成技術發展並提出新專利提案申請後,國際產學中心也會由專人協助研發團隊進行專利校稿,參考暨有專利強度分數及布局內容,協助確認新專利申請範圍是否符合提案預期,使專利布局可完整實現。

        因引入專利檢索資料庫實施成果佳,今年國際產學中心則透過教育訓練課程,邀請研發團隊參加專利檢索分析實作課程,讓研發團隊也可在必要時,依據技術發展主題,自主進行專利查詢與解析,過程中若需國際產學中心協助者,可隨時由專人與研發團隊進行溝通,使技術在進行專利申請之際,便可加入商業化運用之思維,提升技術價值。

綜上,可知清華大學透過多元作法全面提升專利布局品質,這樣的布局成果也吸引日本大廠在發展技術之際,透過專利搜尋找到清華大學OLED相關領域之專利,在去年12月主動與清華大學聯繫,提出專利授權之需求;該案在今年年初雖因新冠肺炎疫情中斷談判,但在疫情稍稍平緩後,於今年5月重啟協商,而清華大學在技術移轉審查會中討論此案,認為該技術之技轉並不影響國內相關企業之技術發展,在7月與日本大廠簽訂技術授權合約,以非專屬授權模式完成專利授權,由此個案可知有品質的專利布局,也將成為技轉的關鍵因素。


圖 2、多元輔導提升專利品質

結合內外資源,強化專利布局,建構防護網,提升競爭力

清華大學之專利產出在各年度之全球專利申請件數均超過200件以上,迄今累積之專利量已近3500件,加上各年校內豐碩之研發成果,國際產學中心如何在眾多的專利與研發成果中,找出具商業潛力之技術,將之進行專利授權、技術移轉或產學合作等商業化運用,國際產學中心有其一套成熟之運作機制。

在技術挑選與市場推廣上,國際產學中心主要透過校內外協作方式推動,在優質技術篩選上,清華大學之策略主要是在提高專利之布局品質與獲證率,使校內擁有充沛之智財彈藥庫;爾後,國際產學中心會配合產業技術發展趨勢,聚焦特定技術,盤點校內研發成果之利基點,找出合適之技術與專利,與發明人合作,於校內舉辦小型之技術媒合說明會,邀請該技術應用之目標客戶參與,讓發明人有機會與產業界面對面接觸,建立關係與信任,提升後續合作之機會。

在技術推廣上,除透過各技術之發明人、國際產學中心技轉人員外,清華大學亦與科技部國際產學聯盟(GLORIA)夥伴學校/技轉人員及產業專家結盟,此外也透過政府輔導計畫團隊,例如:產學小聯盟計畫、研發成果萌芽計畫、價創計畫等進行技術成果之推廣與曝光。

其中較特別的是國際產學中心也積極與國內外技術服務業者合作,將校內具亮點的技術對外推廣,或由具備不同技術專長之技術服務業者,借重其對於產業需求之敏銳度,擬定特定之技術主題,再由技術服務業者偕同技轉中心,於校內研發成果或專利中挑選出具推廣潛力之標的,尋求研發團隊意願,針對主題技術形成專利組合或技術包裹,參加國際技術交易展會,增加國際曝光度,提升技術媒合機會。

在國際產學中心多年運作的經驗下,一件技轉案的成功合作,通常需經由多次的討論、不斷地進行技轉策略調整,這個過程短則數月,長則超過一年以上。以創下清華大學單件技轉金額最高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專利包裹案為例,從挖掘校內優質技術開始至完成技術移轉,歷經近四年才完成,在此技轉案件推廣的過程中,前兩年國際產學中心透過與技術服務業者合作,尋找合適之廠商族群,惟部分廠商不符合學校的技轉政策—「強化國內專利布局與建構專利防護網,進而提升其產業競爭力」因而作罷,另一部分則是因合作之商業條件磋商不順而告吹。在不斷努力下,最終花費四年才與目前之技轉廠商完成簽約及技術移轉,為校內技轉史增添一佳績。

創業大道引領師生圓夢想

細看清華大學近年推動創新創業之作法,該校在鼓勵創新創業、孵育新創團隊之資源注入上,起步甚早。2008年清華大學便由校友設立清華企業家協會,提供相關資源讓有意創業之師生得到幫助;2015年成立校園創業社團(九又四分之三月台),舉辦各式創業工作坊或培訓活動;2016年清大復校60週年之際,清華企業家協會之校友捐贈1,000萬元作為創業基金(水木天使基金),正式設立創業車庫(NTHU Garage),成為孕育清大創新創業團隊的根據地,此後也從校友及EMBA中募集了企業導師(水木創業顧問),引領創新團隊將技術商品化。2017年創業車庫正式展開創新團隊選拔,第一屆團隊進駐,創業孵育服務正式啟動;次年,創業車庫移交國際產學中心繼續運作,藉由校內技轉、產學合作、法務等行政資源注入,讓創業推廣加速前進。

近年清華大學積極營造創新創業生態圈(研發成果商品化計畫),校內師生、校友若有創新想法,學校透過一系列的輔導活動,讓這些創新創意可以轉化為具體之商品或服務,實踐商品化。在創業輔導中,針對學生、教師分別有不一樣之輔導途徑,使其得到較佳的輔導資源,提高創業成功機會。

在學生創業之輔導中,學校利用創業社團的創意創新工作坊、辦理創新創意學程、教育部創業人才培育計畫等管道孕育創業團隊,當創業團隊中任一人為清華大學學生或校友時,便可檢具創新產品/服務構想、核心技術、目標市場規劃、營運模式、財務規劃、團隊說明等營運計畫,參與進入創新車庫之甄選,當團隊入駐創新車庫後,除有一創業空間可使用外,更可藉由企業導師、創業家媒合會、商品化顧問諮詢委員會、投資媒合會等,協助新創團隊搭建人脈、尋求資金、業師輔導,讓創業團隊可以強化經營能力,另外學校也透過創業實習、論壇、科技部 FITI 創新創業激勵計畫等途徑,讓創業團隊與市場鏈結,增加市場曝光度,並提供創投、加速器、政府輔導創業基金等讓創新團隊可以取得更多外部資源,提升創業成功率。

在教師創業部分的輔導,則由國際產學中心協助教師完成產品/服務規劃、營運/市場/財務等企畫,籌組創業團隊,並引入萌芽、價創計畫等政府資源,讓創業團隊可以擁有資金進行市場驗證,同時也有產業顧問協助創業團隊協助提升新創團隊之營運能力,襄助其順利進行技術或專利之商品化。

在這樣的生態圈下,當師生創立公司時,便會將原本於校園中發展的技術帶入產業,此時國際產學中心便會與新創公司透過技術移轉的方式,讓新創團隊可以將技術加以產業化;在此過程中,為了扶植團隊順利運作,校方抱持鼓勵的態度,於授權金付款期程、學校空間/設備使用等,給予較為彈性的條件,讓新創企業在創業初期獲得支持。

目前,在創業車庫中,已有16個團隊持續運作中,其中由生物科技研究所研究生組成的創業團隊,其所發展的「三維影像資料庫建構」、「可保留影像特徵之預處理系統」及「浸潤式取像架構」專利及技術,在專利有效期間內,以超過1百萬美元之技轉金取得專屬授權,該團隊亦成功創立新創公司,以「3D腫瘤影像系統」打入市場[1],該系統能克服現在二維病理影像的不足,並以獨創技術之三維影像完整呈現腫瘤影像,協助醫師快速精準找出癌變脈絡及癌變原因,進而篩選出最佳療程,協助病患與家屬對抗病魔;此案,後續也將為清華大學帶來衍生權利金之收入,同時也規劃針對相關智慧財產權再授權與活化應用,讓學校與新創團隊攜手共創雙贏之局面。

總結

比鄰新竹科學園區的清華大學,長期以來與產業互動密切,校內科技發展卓越,在專利布局上也有相當傑出的成果,這些長期累積的優勢,為校內師生創新創業累積了充分的能量,同時該校創業實踐風氣興盛,提供各式孵育資源予新創企業,透過校內創業氛圍的營造,以及國際產學中心集結校內外資源大力推廣技術移轉下,我國產業將注入源源不絕之新動能,帶動產業創新發展,使我國創新能力在國際舞台上綻放光芒!

 


受訪人:研究發展處 洪樂文副研發長、智財技轉組 胡尚秀組長

註:
[1]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9939
[2]https://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cat=158&id=0000572887_68G92ZXA7WLXZ083ADK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