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頁使用script可是您的瀏覽器並不支援

­掌握產業關鍵技術,成功打造生物肥料王國

本案例公司透過產學合作,移轉優質技術並加以衍生開發,帶領公司技術持續成長、茁壯。

個案簡介

近年國人罹癌比例日益提高,衛生署統計2010年國內平均不到13分鐘就有1人死於癌症,而且罹癌死亡人數屢創新高,我們這一次訪談個案的公司創辦人-劉豐治先生便是在十多年前罹癌後,成功靠著有機食品抗癌成功的鬥士。在因緣際會下,他與兒子劉健誼先生共同投入「微生物農藥」、「微生物肥料」的研發製造,經過10年的努力,該公司已然成為國內最大的生物性農藥/肥料研發及製造公司。

劉健誼董事長說原本從事建築業的他,由於父親成功靠著無農藥污染的飲食抗癌成功,10年前因為父親希望發展微生物農藥,便毅然決然的投入這個全新的領域。該公司創業迄今,為了導入國內優質之微生物農藥及肥料技術,向各研究單位內進行技術移轉,並善用各大專院校研究成果,促成研究產業化、實務化,使公司技術生根茁壯,更讓他從門外漢成為產業專家,可謂是結合理論與實務的最佳典範。

農業生技產業特性

本次訪談案例公司生產製造的「微生物肥料」,與傳統的化學肥料、有機肥料(註一)有所不同,關鍵技術係依靠人工培養之生物製劑,增進土壤營養狀況,提供植物養分來源、加速吸收養份;或增加植物之抗病、耐旱與耐寒能力,提升植物之產量與品質,同時可降低對環境造成之傷害與污染。

微生物農藥及肥料之研發、生產,具有「研發期程長」、「資金需求量大」、「智慧財產權保護方式多元化」及「受政府政策及法規影響」等產業特性。劉董事長說,一般而言,投入微生物菌株培養到產品上市之週期經常長達數年,即使在產品研發成功後,若政府相關法規或配套措施未能即時配合,仍無法上市,該產品便需另謀其他市場發展;此外,微生物農藥之智慧權保護措施除了申請專利保護外,透過營業秘密、生物性農業藥劑註冊等,都是可以建立技術防禦網之方法。

以下將透過劉董事長在微生物農藥領域研發、製造、行銷的豐富經驗,分享農業生技領域如何因應大環境及產業特性,塑造企業之競爭優勢,打造微生物肥料王國。

農業生技領域技術發展之特性及案例公司因應對策
圖一、農業生技領域技術發展之特性及案例公司因應對策

註一:有機肥料係利用動物、植物或微生物之殘體及其排泄物製作而成,與微生物肥料係由人工特定選拔培養之微生物製程有所不同。

善用產學合作研發成果-縮短研發期程、降低研發成本

在微生物農藥之發展期程中,從培養菌株、篩選適合產品發展菌株到發展出微生物農藥,需要專業團隊長期且持續的試驗與研究,為降低研發風險、縮短商品化之期程,劉董事長認為企業應專注於「生產」,技術取得的最佳途徑則是「產學合作」,利用此等作法可創造縮短研發期程、降低研發成本之雙重效益。

本案例公司創立之初曾進駐中興大學育成中心,透過產學合作,進行微生物肥料、農藥之開發。劉董事長提到,農業技術的重點在「可種植性」,故農業生技之研發除結合專業的研發團隊外,擁有「農間經驗」也是不可或缺的要件,透過實際之種植試驗,可有效增強研發成果商品化之機率;同時,大專院校之研發成果多由國家單位給予補助,其研發成果也受政府機關之驗證,具有一定之技術品質保證。

由於產學合作可縮短研發期程,降低研發成本及風險,該公司長期以來,持續與國內大專院校緊密合作,希冀結合各校不同的專長特點,強化產品研發品質,例如:中興大學與屏東科技大學設有農、林學院且具廣大的試驗農地,可進行完整的環境評估與試驗;與藥物試驗所及大仁科技大學合作,則是該單位具備藥物分析專長,專精成分分析;而和春技術學院則是生物農藥的始祖,有用豐富的基礎技術及研發經驗。透過上述機構的配合,本案例公司得以整合不同學術、研究單位的技術優勢,使產品研發更具「商品化」競爭力,也讓公司技術持續成長並領先同業。

創新性研發-複合性肥料改良傳統肥料藥缺點,創造產品價值

微生物肥料相對於傳統化學肥料的價格低廉、效果直接快速,但卻具備有低污染、施用量少之優點,然而其施肥效果卻容易受環境影響、且肥效緩慢,因此在農業肥料、農藥市場上之接受度不及化學肥料高。

近年來環保及健康飲食議題備受重視,因此化學肥料對於環境及人類帶來的污染及傷害成為關注焦點,有機農業隨之而起。本案例公司為了提高產品在農業種植上的普及性,結合微生物農藥低污染及化學肥料肥效明顯的優點,在研發上以「微生物肥料結合化學肥料或有機肥料」之『複合肥料』」為產品發展主軸,期盼透過複合肥料的使用,降低傳統肥料對於環境的傷害、提升施肥成效,促成農業的永續經營。

在複合肥料的研發上,該公司利用中興大學技術移轉之開發成果「溶磷菌」,經由農間試驗,發現可提升磷肥的利用率,從單獨磷肥使用率的不及10%提升到40~50%,在稻米產量上也可以增加30%,兼顧恢復地力、提升農作物產品的雙重成效,是該公司發展複合農藥的成功實例之一,該項創新產品獲得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之國家新創獎,目前也成功上市為農民廣泛使用。

活用智財策略-技術取得、研發成果保護面面俱到

農業生技領域除了研發週期長、資金需求大外,其技術發展層次也較一般產業為高,因此對於如何取得外部技術,加以研發改良衍生為新技術,並將創新研發成果加以保護,便成為企業營運上之重要策略。

本案例公司之技術來源,除了自行研發外,主要以產學合作、或與外部單位進行技術移轉或合作開發為主,授權方式則以低成本、可快速授權的「非專屬授權」居多。在與外部單位完成技術移轉後,公司也會配合市場需求進行衍生性開發,至於產出之各項研發成果,除申請專利保護外,也透過「營業秘密」方式確保菌株、製程、配方不外流;在實務應用上,則註冊生物性農業藥劑登記,使各項產品之銷售取得相關智權法律上保障,避免競爭者的干擾。

由於本案例公司靈活運用各項智慧財產權保護措施,使公司從技術取得、自行研發,到研發成果的維護及運用上皆得心應手,有效降低企業研發投入成本,擴大研發效益,供應更優質的產品,為蓬勃發展的有機農業提供多元化的選擇。

積極開拓市場-成功從台灣出發、走向全球

劉董事長在訪談中提到,台灣農業技術發展早、且技術優良,境內同時擁有亞熱帶、溫帶、熱帶氣候,可謂是農業的試驗天堂,所以該公司在營運規劃上,一直將台灣定位為研發生產基地,以台灣做為起點,向全世界進行銷售。

由於微生物農藥及肥料之市場推廣,與各國的農業政策及施政措施息息相關,因此即使產品研發完成,在進入市場時仍須符合當地法規要求,方能推進市場、成功銷售;由於這樣的限制,劉董事長在前進各國市場前,便會配合當地政府之農業法規,爭取各國相關認證,以擴大進入各國市場之機會,完成遍及全球市場的目標。

在市場選擇上,劉董事長認為農業的本質是「人口影響糧食的供需」,所以「糧食自給率」及「耕種面積大小」是重要的評估基礎。以中國為例,擁有十餘億人口,且在大陸「十二五計畫」中,有關生物農業部分,明確提出糧食連年增產、主要農產品產量穩定增長等農業增產計畫,因此該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是必然的選擇,為爭取廣大的中國市場,公司在水、陸運的交通樞紐點南京,及中國農業產值居冠的山東分別設立據點,本著前進中國、爭取市場認同,創造產值、累積市場經驗的宗旨,作為進入亞洲各國及全球市場之跳板。

爭取政府資源-進駐農業生物技術園區,建構合作網絡

本案例公司是國內成功利用產學合作資源,將之改良研發後成功商品化的公司,同時更主動爭取政府相關資源,透過相關輔導政策與資源投資等,爭取最適切的政府資源注入,故該公司也是首家申請進駐「屏東農業生物技術園區」的廠商,在屏東建廠期間也與行政院農委會籌備處積極合作溝通,配合農委會的積極輔導,順利完成進駐建廠。

由於該公司是首家進駐生物技術園區的企業,每當國、內外參訪團體蒞臨時,該公司也積極配合農委會,接待來訪之貴賓。對於能向各國參訪團介紹公司及產品,劉董事長非常珍惜這樣的寶貴機會,總是以「不用跑外務,就可以讓廣大的潛在客戶認識公司」來鼓勵同仁熱忱接待外賓,爭取公司在產業界之曝光度,同時也能提升公司在相關政府單位之形象,建立不同管道之合作網路。透過外賓參訪積極推廣公司品牌形象,這可是機不可失的最佳行銷管道!

結語

台灣的農業研發成果及研發能量是全球有目共睹的,隨著多元農業的發展,行政院將精緻農業訂為六大新興產業之一,積極推動「健康農業」、「卓越農業」、「樂活農業」,其中健康農業更是以打造健康無毒島為願景,可見未來生物性肥料市場商機可期。

本案例公司以產學資源整合為方法,善用靈活應變的經營特長,持續與學術、研究單位合作,移轉可商品化的研發技術成果,或在研發初期共同參與量產試驗,縮短產品的開發及認證時程,加快產品上市的速度,強化競爭優勢,我們也期盼該公司能早日成為全球知名的微生物製劑品牌為國爭光!

受訪人:劉健誼 董事長
訪談人: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專案委由連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辦理
撰稿:連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